亚博APP化妆品系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国内最早设立化妆品相关专业的高校之一。1979年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在京恢复招生即开设了日化研究方向,经过多年发展,2001年获批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0年成立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2011年取得了国内唯一的化妆品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权,2012年在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上设立了生物技术(化妆品)专业,现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近年来,为满足快速发展的化妆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科先后成立中国化妆品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了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团队,申请获批了中国轻工业化妆品重点实验室,成为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批化妆品监管科学基地。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标志着化妆品专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雄厚的师资与科研实力
目前拥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9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海外学习经历教师10人,企业实践导师28名。近五年,承担“973”、“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研发项目70余项,到位经费超过2500万元,发表论文近两百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7项;
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
依托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亚博APP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和中国轻工业化妆品重点实验等科研平台,并与企业建立了6个联合实验室,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平台拥有资产4000多万元,配备大型仪器设备60余件套。实验室拥有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双向蛋白电泳系统、倒置荧光显微镜等现代分子生物学仪器,可以对特色植物资源进行改良,提高化妆品功效成分含量,对化妆品原料及化妆品进行生物学功效和安全性评价;实验室拥有超临界萃取、微波萃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膜分离、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毛细管气相色谱等现代提取分离和分析鉴定仪器,可进行化妆品植物原料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研究;实验室拥有皮肤弹性测定仪、皮肤油份水分测定仪、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测试仪、水分流失测试仪、皮肤快速光学成像系统、皮肤防晒指数(SPF)测试仪等仪器,可进行化妆品功效评价。学生可以得到生物学基础实验、化妆品安全与功效评价实验和化妆品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系统训练。
化妆品系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高校大学生化妆品产品配方设计竞赛,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此外,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对学生实行“导师制”教育方式,并与8家化妆品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聘请25名具有实际经验的化妆品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导师,以科研项目带动专业培养,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以实践项目为纽带,将科研优势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专业介绍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在化妆品领域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色是现代生物技术与化妆品科学的结合,属于交叉复合型专业。本专业教学、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北京市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化妆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百余家知名化妆品企业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已形成化妆品生物技术、化妆品植物功效原料开发、化妆品工艺技术、化妆品安全评估和功效评价等特色方向,在行业内享有盛誉。依托在化妆品行业的优势,树立“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立足实用”的人才培养理念,打造行业创新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三段实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导师制度,收到良好效果。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纳入实践教学的目标中来,突出专业特色,培养特色人才。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实践训练,可获得扎实的化学、化工和生物技术的知识储备,为今后工作和学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格健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修养,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化妆品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化妆品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管理及营销等方面工作,也可继续升学深造,在国内外攻读硕士、硕博连读学位。
课程体系 部分课程一览 |
|
专业基础课程 |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 |
专业方向课程 |
天然产物分离工程、化妆品学概论、化妆品原料、化妆品配方与工艺、化妆品安全与功效评价、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化妆品综合实验 |
专业选修课程 |
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酶工程应用、生物统计学、胶体与表面化学、仪器分析、皮肤生理学、化妆品工程原理、化妆品包装材料与设计、化妆品专业英语、化妆品管理法规、化妆品科技文献选读、纳米材料设计学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一览表
学系名称 |
招生专业名称 |
分流专业名称 |
化学系 |
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 |
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材料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功能材料 |
||
化妆品系 |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分数一览
地区 |
省份 |
专业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华中地区 |
河南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74 |
571 |
572 |
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 |
579 |
574 |
577 |
||
生物技术(化妆品) |
573 |
570 |
571 |
||
湖南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67 |
564 |
565 |
|
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 |
569 |
565 |
567 |
||
生物技术(化妆品) |
568 |
565 |
567 |
||
华北地区 |
天津*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92 |
585 |
589 |
山西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27 |
520 |
523 |
|
河北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604 |
591 |
596 |
|
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 |
588 |
587 |
588 |
||
生物技术(化妆品) |
611 |
583 |
595 |
||
内蒙古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52 |
539 |
545 |
|
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 |
545 |
539 |
542 |
||
生物技术(化妆品) |
552 |
529 |
544 |
||
江苏 |
生物技术(化妆品) |
368 |
364 |
366 |
|
安徽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67 |
561 |
563 |
|
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 |
562 |
562 |
562 |
||
福建 |
生物技术(化妆品) |
543 |
521 |
532 |
|
江西 |
生物技术(化妆品) |
575 |
569 |
573 |
|
山东*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83 |
574 |
578 |
|
华南地区 |
广东*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31 |
518 |
523 |
生物技术(化妆品) |
520 |
514 |
516 |
||
海南 |
生物技术(化妆品) |
658 |
650 |
653 |
|
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 |
656 |
650 |
653 |
||
宁夏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25 |
501 |
508 |
|
新疆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34 |
532 |
533 |
|
东北地区 |
黑龙江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68 |
562 |
564 |
吉林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65 |
563 |
564 |
|
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 |
563 |
562 |
563 |
||
生物技术(化妆品) |
561 |
555 |
559 |
||
辽宁* |
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 |
579 |
570 |
573 |
|
四川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617 |
601 |
606 |
|
贵州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先进材料) |
546 |
542 |
544 |
|
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 |
542 |
540 |
541 |
注: *综合改革地